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供水安全的紧急通知

时间:2024-06-29 14:01:4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3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供水安全的紧急通知

水利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供水安全的紧急通知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发生非典型肺炎疫情,做好疫情防治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根据中央有关要求,现对水利部门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确保供水安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确保供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本着对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保证供水安全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城乡供水安全。

二、加强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确保饮用水安全、做好城市的水源地保护工作。各地要按照当地政府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的具体部署,结合供水水源地的实际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保护水质的具体要求,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供水安全。

三、全面做好江河湖库水质监测工作

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系统对水量、水质要切实加强监测,及时准确地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水质情况。对于发生重大水污染事故,要按照《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暂行办法》的具体要求,及时上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排污口管理。对于非典型肺炎的收治单位,要迅速查明其污水排放口及排入水体,及时准确地监测上报。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特别是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地区要加强对供水单位和供水水质监测的指导,切实保证城乡饮用水安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供水水源地水质旬报工作。

四、确保大江大河、水库和重要供水设施的防洪安全

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要求,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南方汛期已至,各地要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防洪预案,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认真抓好大江大河和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和防台风工作,特别要重视保护好供水设施,要做到防治“非典”与防汛抗旱工作两不误。

五、加强江河湖库水量统一调度,优先保障城市、乡镇的生活用水安全

各地在兼顾生产用水的同时,要重点确保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需要。要加强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特别是对水库要精心调度,在确保水库安全前提下,合理调配水量,确保大中城市的供水安全。针对今年黄河极度缺水、水污染严重的情况,要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黄河不断流,确保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安全。

各缺水城市都要制订城市抗旱预案。在城市供水紧急时期,各地要采取措施,加强应急水源调度,确保供水安全。

六、切实加强农村供水安全管理

进一步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管理,落实责任。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供水技术规范要求,对采用地表水源的,近期要增加水质化验次数和内容,确保供水安全。要对村镇集中供水点供水设施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落实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对于一家一户的分散水源工程,各级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农民安全用水的宣传和指导,必要时定期抽查工程设施的卫生状况,并帮助农户进行整改。

七、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报送工作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供水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城市居民和广大农民供水安全意识,自觉保护供水设施和饮用水源。

认真做好值班工作,加强信息报送。对水源污染、供水设施损坏等和其他重大情况在采取措施果断处理的同时要及时上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3年4月29日



人事部关于编报2000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计划的通知

人事部


人事部关于编报2000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计划的通知
人事部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也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我国将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做好2000年的人事计划工作,对于深化人事工作“两个调整”和实施人事人才“十五”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保持了较快增长,各项人事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标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改善工资分配关系和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人事宏观管理工作继续得到改善和加强。但同时也应注意到,
当前人事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就业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加大了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难度,工资收入分配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各地区、各部门人事计划部门要全面分析当前的人事宏观形势,认真做好2000年的人事计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2000年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计综合〔1999〕1184号)精神,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编制2000年人事计划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安排好人员分流计划,同时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为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其他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加大人员结构调整力度。要将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从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出发,引导人员流向,将分流人员和新增人员充实到企业和基层一线,优化人员结构。
三、保持工资合理增长。明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今年已出台的调整工资标准等有关政策。机关、事业单位今年调资幅度较大,明年翘尾增资较多,各地区、各部门人事计划部门要从大局出发,配合有关部门,及时兑现新增工资,同时规范各种津贴、补贴的管理,保
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合理增长。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抓紧编制2000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计划,并附必要的文字资料,于1999年12月10日前报送我部规划财务司。
附表一:2000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划测算总表(略)
附表二:2000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人数增减测算表(略)
附表三:2000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总额计划测算表(略)



1999年11月16日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议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决议

(1999年9月20日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柏峰所作的关于全市法院执行工作的报告。会议同意这个报告。现就全市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监督和支持我市各级人民法院加强执行工作,决议如下:
  一、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是国家强制力的重要体现,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判决和裁定体现国家意志,具有国家法律的权威,当事人应当自动履行,必须接受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具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协助人民法院执行,任何组织、个人都不得抗拒、阻碍、干预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
  二、各级人民法院要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各种强制措施,保证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人民法院依法执行;以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等方法抗拒执行的人,应当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需要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存款的,有关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协助执行;有义务协助人民法院办理有关财产权证转移手续的,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办理。拒不协助执行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四、各级公安、检察机关应当积极支持和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严肃查处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犯罪行为;对暴力抗拒执行,冲击执行现场,围攻、殴打执行人员,毁坏执行装备等事件,当地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应当密切配合,迅速依法处置。
  五、各级人民法院要进一步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行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要依法、及时、文明、有效地开展执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依法执行的同时,要注意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稳定意识,坚决防止和克服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现象,提高执行的社会效果;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坚持以法服人,以理服人,努力化解矛盾,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树立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要严明执行纪律,严肃查处执法不公,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违法违纪行为。
  六、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把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协助和支持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形成生效法律文书必须执行的法律意识和服从、协助、支持人民法院执行的舆论氛围。
  七、市高级人民法院要加强对全市执行工作的统一管理和协调,根据法律的规定,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上下联动的执行机制,发挥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整体效能,以有效地抵制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的非法干预。
  八、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监督和支持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要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重要意义,努力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积极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执行权,排除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遇到的阻力,认真协调处理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疑难问题,保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