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果洛藏族自治州藏语文工作条例

时间:2024-06-17 20:17:2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8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果洛藏族自治州藏语文工作条例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果洛藏族自治州藏语文工作条例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1993年4月24日果洛藏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4次会议通过 1993年7月17日青海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果洛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州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原则,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积极开展民族语文工作,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
第三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语文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遵循藏语文发展规律,继承和发扬藏族优秀文化遗产,开展对藏语文的科学研究,为自治州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第四条 藏语文是自治州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行使自治权利的主要语文工具。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通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
第五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干部职工互相学习语言文字。藏族干部职工在学习使用藏语文的同时,也要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提倡和鼓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学习藏语文。
第六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加强对藏语文工作的领导。自治州人民政府设藏语文工作委员会,管理全州藏语文工作。其职责是:
1、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民族语文政策,检查督促国家法律、法规、自治条例中有关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定以及本条例的实施;
2、依据有关法律、政策和本条例,制定自治州藏语文工作的实施规划和具体措施;
3、检查督促藏语文的学习和使用;
4、管理藏语文规范化、标准化及其推广工作;
5、检查督促藏语文教学、科研、编译、出版、新闻、广播、影视、古籍整理等工作;
6、组织和管理藏语文专业人才的培训和业务考核工作;
7、组织和管理藏语文的学术研究和协作交流;
8、承担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的主要公文、会议材料和有关资料的翻译任务,指导全州地方国家机关的翻译工作;
9、审定自治州重要地名、机关名称和产品名称等的标准译文;
10、奖励和推广藏语文科研成果;
11、指导和协调藏语文工作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和关系。
第七条 自治州所辖县人民政府设藏语文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管理全县藏语文工作。
第八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重视藏语文的普及和提高。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司法、新闻、出版、影视等领域里加强藏语文的学习和使用。
第九条 自治州地方国家机关下发的文件、布告等主要公文和学习宣传材料,应同时或分别使用藏汉两种文字。
第十条 自治州地方国家机关和州内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文件头、公章、牌匾、证件、会标、公告、广告以及印有单位名称的信封、信笺等都应同时使用藏汉两种文字。
第十一条 自治州内城镇公共场所公用设施的名称、界牌、路标、交通标记、车辆门徽等凡需要使用文字标记的,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
第十二条 自治州生产的商品的名称、商标,服务行业的经营项目、牌价、票据等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
第十三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制定或者公布的选举文件、选民名单、选民证、代表候选人名单、代表当选证书和选举委员会的印章等,都应同时使用藏汉两种文字。
第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审判和检察活动中,应同时或分别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对不通晓汉语或藏语的诉讼参与人,应为他们提供翻译,保障各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自治州各级人民法院的布告、公告,应当使用藏汉两种文字;自治州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机关制发的法律文书,应根据需要同时或者分别使用藏汉两种文字。
第十五条 自治州地方国家机关召开的大型会议,应同时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州内企事业单位召开的工作会议,可根据需要同时或者分别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
第十六条 自治州地方国家机关和州内学校、企事业单位在招干、招生、招工时,应使用藏汉两种语言文字,应考者可根据本人意愿任选其中一种语言文字答卷。在技术考核、评定职称时,应考者兼通藏汉两种文字的,可免考外文。
第十七条 自治州地方国家机关和州内企事业单位在接待和受理各民族公民来访来信时,应使用来访来信者所使用的语言文字。
第十八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提倡和鼓励科技人员和文艺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撰写论文、进行文艺创作和演出时,使用藏语文。
第十九条 自治州内藏族公民可以用藏文书写各种申请书、志愿书、登记表、诉状以及其它各类文书。
第二十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重视藏语文的教学。自治州藏族中、小学,以藏语文教学为主,开设汉语文课;藏族学生较多的普通中、小学,也应根据需要开设藏语文课,使学生掌握藏汉两种语言文字。
第二十一条 自治州各级各类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开设藏语文课或者用藏语文教学。
第二十二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重视藏语广播、电视工作,逐步增加藏语节目和自办藏语节目。
第二十三条 自治州邮电部门加强藏文的报刊、书信、电报、邮件的征订和投递工作。
第二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新华书店加强藏文教材、图书的征订和发行工作;各级图书馆和民族学校充实和增加藏文图书资料的储藏种类和范围。
第二十五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坚持办好藏汉翻译专业班,培养藏汉文兼通的专业人才。
第二十六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加强对藏语文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藏语文应着重于藏族语言文字的基础和现代藏语新名词、新术语和科学技术用语的科学研究,搜集、整理和研究藏文文物、古籍和其它历史文化遗产。
第二十七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公布的本州藏语文科研成果和标准名词、名称等,各级政府、人民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都应遵照使用。
第二十八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加强藏语文工作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州内外藏语文工作者和工作部门的协作和学术交流,聘请外地专家学者来州任教讲学,选送藏语文专业人员到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进修,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专业知识、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藏语文工作者。
第二十九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加强对藏语文工作者的管理,有计划地进行业务考核、晋级和职称评定等工作。
第三十条 自治州自治机关对模范地执行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罚。奖励和处罚的实施办法,由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报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后颁布施行。



1993年7月17日

贯彻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拨款管理的暂行规定》的试行办法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


贯彻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拨款管理的暂行规定》的试行办法
厦门市人民政府



为加强科技经费的宏观管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使科技经费的使用更为合理和有效,现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拨款管理的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订如下试行办法。
一、市科技拨款包括科技三项费用、科研事业费、科技事业基建投资和其他科技专项费用(包含一定额度的外汇)的拨款,从1987年起应高于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拨款额度由市财政局会同市计委、市科委共同研究安排,纳入市财政预算。
科技三项费用主要用于列入市科技发展规划的项目,统一由市科委根据各部门报送的项目征求有关委、办意见后确定安排。按省府(84)43号文规定提取的新产品开发费,由市经委掌握,市财政局专项管理,涉及科研项目,市经委征求科委意见后确定安排,并抄送市科委,纳入市
科技计划。
各部门事业费中开支的科学研究费和科学事业费(包括科协的事业费)以1986年度调整预算数(包括因工资改革按规定应由财政负担的经费)为基数,连同增长的额度,自1987年起,由市财政全部拨给市科委开设专户统一管理。市科委下达科研事业费时,抄送市财政局备案。

市科委应向市财政局及有关的同级开户银行报送科研事业费的年度预决算和资金使用情况。
科技事业基建投资由市计委会同市科委研究确定后由市计委下达。
县(区)科技三项费用由市科委专项拨给。鼓励县(区)和各部门从自有资金中提取科技经费支持本县(区)、本部门的科技事业。
市、县(区)财政局对科技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二、改革科技三项费用的拨款管理办法。
1.实行科技项目合同制,改无偿拨款为有偿使用。由下达单位和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双方责任、偿还比例和偿还时间及违约处罚等方面的条款内容。
我市的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应逐步扩大有偿部分,提高偿还比例。回收资金不上交财政,作为市科技发展基金,仍继续用于科技项目的安排等,并报市财政局备案,市财政局不予冲抵按计划应拨的经费。
2.委托银行监督管理。市科委将科技三项经费委托市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监督管理,并按委托合同规定付给一定比例的手续费。承担单位与市科委签订科技合同后,并由公证处公证,根据市科委下达的拨款额度,可向市工商、农业银行办理经费拨转手续。市工商、农业银行应依合同
规定,协助有关单位,按时向承担单位收回应偿还的资金。
3.重点科技项目逐步试行招标制。凡适于招标的重点项目,由安排计划的主管部门按照招标管理办法向社会招标。要保证所有投标单位享有同等权利。要保证项目指标达到计划要求。
三、改革科研事业费拨款管理办法。
1.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和近期可望取得实用价值的应用研究工作的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所需事业费通过自行组织各种收入争取在3至5年内基本做到自给。凡在1989年以前做到事业费全部自给的,历年削减下来的事业费可返回原单位用于自选科研课题,购置中小型仪器设备
和建立中试车间费用。1989年以前尚未做到事业费全部自给的,历年削减下来的事业费,由市、县(区)科委统筹安排,仍用于科技事业。
2.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科学技术服务和技术基础工作的独立研究机构,仍由国家全额拨给事业费,实行经费包干制。
3.农业(包括林、牧、渔)独立研究机构所需事业费暂由国家全额拨给,实行经费包干制,鼓励逐步做到自给。
4.各类研究机构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从科研事业费中开支,不予减少,完全停拨科研事业费的研究机构,离、退休金仍应当照拨。
四、建立市科技开发基金。
基金来源:上级有关部门拨款,科研单位减下来的科研事业费,市科技三项费用中划出部分经费及有偿科研合同回收资金,社会集资和个人捐款等。
市科技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研究试制周期长并有带动作用的探索性、技术储备性科研项目;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但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有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研究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和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等。
市科技发展基金面向社会,接受市内各单位和个人的申请(章程另定)。



1986年11月10日

黄山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


黄山市人民政府公报(2004年第7号)
关于印发《黄山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黄政〔2004〕2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黄山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04年5月24日市政府第十七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黄山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六月一日


黄山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维护城市房屋拆迁正常秩序,切实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安徽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和《黄山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需要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市房地产管理局是本市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房屋拆迁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是指拆迁范围内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按《细则》应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所需的费用。具体包括房屋补偿费用、附属物补偿费用、搬迁补助费用、临时安置补助费用、安置房建设所需费用以及拆迁涉及的其他费用。
第五条 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存款额度应不少于拟审批的被拆迁房屋总建筑面积乘以上一年度同类地段、同类性质房屋的货币补偿基准价。
拆迁人应按照房屋拆迁管理机构确定的资金数额,将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存入房屋拆迁管理机构指定的商业银行,且按要求开设专户,并确保该项资金用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
第六条 拆迁人在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前,应提供指定的商业银行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并与房屋拆迁管理机构、指定的商业银行共同签订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监管协议。
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产生的存款利息归拆迁人所有。
第七条 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按以下程序提取:
(一)拆迁人提供被拆迁房屋的坐落、面积、结构、用途等相关资料;
(二)房屋拆迁管理机构核定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数额;
(三)拆迁人按房屋拆迁管理机构确定的资金数额存入专户;
(四)专户由房屋拆迁管理机构与拆迁人共同预留印鉴章;
(五)商业银行凭双方共同的印鉴章支付监管资金。
第八条 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应全部用于拆迁房屋的补偿和安置,不得挪作他用。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协议约定监管资金,保证专款专用。
第九条 实行货币补偿的,由拆迁人根据拆迁补偿进度报经房屋拆迁管理机构审核同意后,到银行支取拆迁补偿资金。
第十条 实行产权调换的,拆迁人采取期房安置的,应提供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房屋建设审批手续及房屋户型、面积、地点等相关资料,房屋拆迁管理机构根据建设工程进度核准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使用:
(一)建设工程基础阶段,核准使用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30%;
(二)建设工程过半,核准使用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50%;
(三)建设工程封顶,核准使用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90%;
(四)被拆迁人安置结束后,解除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使用监督。
拆迁人采取购房安置的,房屋拆迁管理机构按照购房合同核准使用拆迁补偿安置资金。
第十一条 非经营性建设项目确有特殊情况的,房屋拆迁管理机构可酌情降低监管资金幅度。
第十二条 拆迁过程中因情况发生变化确需追加监管资金的,房屋拆迁管理机构应将追加监管的数额书面通知拆迁人,并与拆迁人、商业银行签定补充协议。
第十三条 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资金项目转让的,应当经房地产拆迁管理机构同意,原拆迁安置协议有关权利、义务随之转让给受让人。
受让人应将继续完成拆迁补偿安置所需资金足额存入指定的商业银行帐户,并与房屋拆迁管理机构、指定的商业银行重新签订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监管协议。
第十四条 房屋拆迁安置完毕,经房屋拆迁管理机构验收合格后,向商业银行发出解除监管通知,拆迁人可自由使用监管资金剩余部分。
第十五条 司法机关依法执行拆迁人财产涉及监管资金的,商业银行应及时通知房屋拆迁管理机构。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未按照协议约定擅自允许拆迁人使用监管资金,导致被拆迁人补偿安置不能落实的,应当承担擅自划拨资金的责任。
第十七条 拆迁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规定由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